《回明逐鹿记》免费阅读!

回明逐鹿记-第44部分(1/2)

作者:给个打断技

    ………”

    犹犹豫豫、吞吞吐吐,魏彪似乎有些难为情,一旁杜欢见了,长笑一声。

    “魏兄,爱慕美人乃是男儿本性,何必如此扭捏,世恩兄,我便替魏兄说了罢,实是你那一般清音出落得好,让我们的千户大人动心了,哈哈哈哈哈。”

    杜欢一口揭破了谜底,大笑起来,方世恩愣了一下,嘴角一勾,也发出笑声。

    “原来如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乃是一桩大大的美事,那几个丫头能得魏大人青睐,实在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唔,既然如此,回头我便遣人将那班清音送过去,只是,魏大人,来日还要讨要一杯喜酒才是啊!”

    “这个,应该的,应该的,方公如此不吝割爱,魏某感激不尽………方公,从今日起,你的事便是我的事,有什么事兄弟一定为方公摆平,唔,那个什么,如有所请,魏某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在所不辞!”

    魏彪双眼睁大,目光中满是掩不住的喜色,腾地一下站起来,想也不想便给出承诺,方世恩听了目光连闪,微微扭头,与杜欢一触,两人瞳孔中都隐约可见得意之色。

    魏彪如愿以偿,坐在椅子上细细品茶,很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而方世恩与杜欢之间目光闪烁,眼神中似乎传递着什么信息,待到魏彪放下茶碗,方世恩才收回目光,发出一声咳嗽。

    “咳,魏大人慨然一诺,方某真真心喜莫名,实不相瞒,方某如今真有一事相求。”

    “哎!?…………方公,有什么事只管说,西安府地界上的事,魏某一定倾力相助,若是魏某无能,这里不还有杜大人么!”魏彪一怔,想了想,大声说道。

    “这个,魏大人,方某所求之事,杜大人一人只怕帮不上忙,唯有我西安府忠义之士合力共济,方有机会,不过若是有了魏大人相助,方某所求之事便万无一失了!”

    “啊?方公,你你你,你不说说笑罢!?”

    “事涉国家社稷,方某绝无玩笑。”

    魏彪沉默了,一对眼珠转来转去,良久方才开口,“不知方公到底要魏某为什么事帮忙!”

    “…………为我大明社稷扫除j佞,诛杀不臣杨刚!”

    第一百八十四章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天气越来越炎热,胜捷军每日里出操训练却雷打不动,除非伤患,否则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包括胜捷军统帅,甘陕总督兼总兵官杨刚在内。

    也正是因为杨刚和胜捷军各级军官在内,与士卒一同风吹雨淋、烈日暴晒,所以虽然胜捷军操练之严苛令人发指,士卒们吃得辛苦无以复加,却没有一个大头兵心生抵触,更不会引发什么马蚤乱。

    总兵大人每日巡营,和俺们一同吃苦,俺们不过丘八罢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要吃食管饱,便是每日里流一桶,不,三桶汗水,也认了!

    一伍伍一什什士兵挥汗如雨,咬牙苦练,顶盔贯甲、高居马上的杨刚同样汗湿重衫,虽然不必像士卒们一般操练阵法,嘶喊冲杀,可披挂一身沉重厚实的甲胄,在大日头底下一天天暴晒,也决计不舒服得很,只是杨刚为了牢牢掌握军心,早日有强军在手,再辛苦也得捏鼻子认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理,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在大多数人看来,杨刚拼了命地操练麾下兵马,是缘于东向之敌,缘于已经占据北京,正盛的满清鞑子,只有少数人知道,总督大人担忧的并不仅仅是外敌,是兵锋已现山西的鞑子,相比于鞑子,正在酝酿阴谋的一干宵小才是长久大患。

    古语有云,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大意是说外敌能够使一个国家警醒图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四下寻找敌人,总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敌手,也是一个道理,至于动物世界里狼的存在使鹿群整体健康强壮,亦是同理。

    不过,外敌的存在起得是正面作用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一个国家自身不能太过衰弱,不能自乱阵脚,否则,嘿嘿,趁你病要你命,这种事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上可不鲜见!

    自古以来,未听说有国家内乱还能保持强大,外敌不敢入侵的,攘外必先安内,这话可不是老蒋说的,而是华夏数千年文明得出的结论,治国齐家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是连自身尚且做不到安定有序,抵御外辱只是空谈!

    所以一知道关中士绅勾结起来,阴谋作乱,杨刚第一反应便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灭宵小,只是,就如当初杨刚刚刚在名义上掌控三秦,必须要仰仗关中士绅豪门壮大,而不能以武力威逼士绅豪门低头一样,当杨刚立起胜捷军旗号,兵马日强时,实力同样增长了的关中士绅豪门也远非当初,再不是轻易能够降服得了。

    说到底,还是杨刚掌握的实力不够强大之故,要是手握数十万精锐,号称旌旗百万的李自成,便无需如此烦恼,谁敢嚣张杀谁就是,绝对的实力面前,阴谋什么的便是笑话,而若换成一片石大败后的李自成,估计便也如杨刚一般,轻易不可能与地方豪绅撕破脸了。

    挺胸按剑,远远望去,站于将台之上的杨刚威风凛凛,气度森严,目光所到之处,士卒无不凛然,操练时更是卖力,而在外人看来,不可直视的不仅仅是盔甲鲜亮的杨刚,还有锋芒渐露的胜捷军。

    日日督促军队操练事宜,杨刚一番辛苦自然不会白费,眼看着麾下各营兵马军阵日渐严整,军纪法度畅行无误,杨刚对驻守潼关,将鞑子挡在通关之外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足,至于筹划阴谋的关中豪族,杨刚虽然担忧,却也不惧。

    大不了便真的兵戎相见,哼,就算杜欢有两把刷子,也绝非我的对手,只不过若按颜先生第二套方案平定内乱,花费的力气便多许多了。

    杨刚面上严肃威武,目光仿佛一刻不停地盯着麾下军伍,心里则在一刻不停地盘算计较,和初初闻听背后有祸患酝酿的心急上火不同,与颜越等心腹手下反复商讨后的杨刚已然胸有成竹。

    西安府豪族私兵纠集而成的保安团不过万人,良莠不齐,各有家主,杜欢绝对无法全盘掌控,即便严加操练,也不可能指使如意,而军伍之事,最忌号令不已,政出多门,光是这一条,胜捷军便稳占上风。

    yuedu_text_c();

    兵力既不占优,也比不上胜捷军的森严军纪,至于军伍严整什么的,多是豪门私兵的保安团自然也比不上胜捷军,阴谋作乱的杜欢与西安府士绅豪门唯一可凭的唯有深池高墙的西安城,如果正大光明的较量,杜欢与豪门士绅只能躲在城池之后,等待潼关生变,比如说满清鞑子突然来袭,才有取胜之机,而和胜捷军野战什么的,却是想也不要想!

    杜欢不是第一次和杨刚较量,对胜捷军的前身武毅营便颇有了解,所以杜欢绝对不会公然做反,明着和胜捷军较量,而一旦杜欢龟缩于西安城内,熟谙毛太祖人民战争、农村包围城市等理论的杨刚只怕想输也难。

    杨刚唯一可虑的,是要花费多大代价扫除内患,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让满清鞑子有空子可钻,在杨刚看来,宁可让毒瘤多生长一会,也决不能给鞑子任何机会,而潼关更是决不能丢。

    最好一切能如计划发展,埋下的暗棋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嗯,听闻魏彪最近混得风生水起,已经和杜欢那厮打成一片了,想来杜欢也该…………

    杨刚心中正在思索,突然有一骑飞奔而来,军中不得纵马奔驰,违者轻则军棍,重则斩首,不过来骑背插红旗,分明身负紧要军务,并不在军法管辖范围之内,故此所到之处人人避让,而骑士一路疾驰,直到将台下方才猛地一勒马缰。

    “紧急军情!快快快!速速呈交总兵大人!”骑士一连声喊道,同时一翻身跳下马背,一个踉跄,几乎栽倒在地,幸亏两个亲兵扶助,不过那骑士丝毫没在意自身,只是着紧探手入怀,取出火漆封好的公文,催促亲兵赶快递送。

    亲兵不敢怠慢,连忙将公文送上将台,杨刚扫了一眼摇摇欲坠的信使,吩咐左右好生照料,同时双手一展,公文内容赫然呈现。

    匆匆几眼,杨刚便看完了公文中所载内容,眉头一跳,眉眼中隐隐透出喜意,转手递于旁边的林宁,杨刚暗自沉思起来。

    李自成那厮不长脑子么,一片石才吃了个大亏,逃命去也就是了,干毛要杀了吴三桂老爹吴襄,唔,满门尽斩,这不逼着吴三桂和他拼命么?怪不到被一路追着打了,嘿嘿,没时间舔舐伤口,活该!

    杨刚幸灾乐祸了一番,便将李自成、吴三桂抛到一边,转而寻思另一件事,原本驻扎在山西的闯军内部生出乱事,几乎火并,不过没打起来,而是分道扬镳,一部往河南与李自成汇合,另一部则驻扎在开封,却是遣人奔潼关来了!

    总兵官姜瑰?那是谁?没听过,唔,那姓姜的倒是大明正儿八经委任的总兵官,只可惜骨头太软,降贼了………如今姜瑰要复归大明,我是接纳他呢?还是让墙头草滚一边去!?

    原大同总兵官姜瑰复归大明,一直密切监视中原情形的陆明早早便和姜瑰取得联系,姜瑰也不矫情,直接提出要带麾下两万大军入秦,姜瑰不傻,满清入关,旦夕兵锋便至,山西说什么也是守不住,唯有退入潼关,方有活路。

    只是,姜瑰的要求却让杨刚十分困扰,无他,姜瑰的官职太高,兵马太多,给杨刚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大侠难做

    金大侠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圣先贤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太祖教导人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杨刚思索了很久很久,发现自己与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雷锋之间的道德差距极其遥远,十分遥远,远的拍马也赶不上,就是坐火箭也望尘莫及,只因为在华夏大地堕入黑暗,满清鞑子入主中原的时候,自己竟然还在计较利益得失,还在盘算到底该不该接纳一支明军入潼关。

    怎么可以这样呢,这个时候应该放下一切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立抗清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外虏才对啊!我怎么可以因为有人可能威胁到我,就将那人和两万汉人军队拒之门外呢!真真不应该啊!

    可是,可是,一个杜欢就搅出许多风雨,再来一个姜瑰,还是正儿八经朝廷认可的总兵官…………

    眉头越皱越紧,杨刚突然发现,原大明兵马反正来投并不全是好处,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反而可能会引发天大的危机。

    并非杨刚一人有如此想法,颜越、莫言,林宁、张路,一干胜捷军文武知道姜瑰消息,细细思索之后,也都大摇其头。

    “姜瑰虽说复归我大明,可是此人前科有瑕,若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大人接纳姜瑰入秦,只怕我关中危矣!”

    “颜先生说得极是,我正是担忧此节………只是,不接纳姜瑰也不妥,姜瑰据守大同孤城,鞑子旦夕可至,姜瑰走投无路,降了鞑子就糟了,而若姜瑰不降死战,我胜捷军多半要为天下人……………”

    杨刚话没有说完,不过谁人不晓得杨刚未尽之语义,姜瑰及其麾下两万兵马不仅仅牵扯到众多利益,还与道义、人心牵连,决不能草率从事。

    为难之际,还是颜越想出了对策。

    “我军如今内患未平,不可多生事端,不能探明姜瑰心意前,姜瑰所部兵马还是不入秦地为好………唔,大人,姜总兵乃是大明武将,拿朝廷俸禄,理应为国家戍边安邦,哪有未经一仗便逃之夭夭的道理!”

    “满清鞑子占据京师,姜总兵缺少援应,大同确实难以久守,不过姜总兵若是退往太原,以太原为根基,据守四方要隘,好生经营一番,再加上我军支援………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有一支精兵驻守,足可当十倍之敌!”

    “山西丘陵纵横,山川广布,不利骑兵交战,姜总兵运作得宜,说不定便能做出一番事业………久闻山西晋商富庶,姜总兵只消下得狠心,粮饷绝不虞匮乏,有了粮饷,兵马自然不会短少,嘿嘿,到那时说不定我大明中兴便着落在姜总兵身上了!”

    颜越双目精光闪动,说的话阴险之极,和平素长者形象相差悬殊,杨刚瞪大眼睛,只觉得心里泛寒气,有些不太认识眼前的老头儿了。

    我擦!好一招借刀杀人!蒋委员长统一中国,这一招可没少用罢!?唔,虽然很阴险,很毒辣,不过,我喜欢!

    颜越一番话,没有明拒姜瑰所请,却句句都挑不出毛病,身为山西大同总兵官,姜瑰守土有责,至于姜瑰实力如何,有没有可能在山西立稳脚跟,那便不是胜捷军操心的事了。

    yuedu_text_c();

    要退往关中,可以,先和鞑子打一仗再说,如果姜瑰实在不是鞑子对手,看在同袍情谊,胜捷军也不会见死不救,不过到那时姜瑰必须交出兵权,听奉甘陕总督号令!

    颜越之后的意思大概便是如此,不管杨刚的总督官位合不合法,只扣住一条,总督执掌一地军政,只要是甘陕地面上的事,就必须由杨刚做主,姜瑰要想自行其事,行,只要不进秦地,怎么着都行!

    抛开借刀杀人的嫌疑,颜越的计策其实最是稳妥,一来烈火验真金,敢不敢和鞑子交兵见仗足以证明姜瑰是不是反复小人,二来山西有一支大明兵马,也可为胜捷军预警,三来削弱姜瑰实力,可以保证关中政出一门,绝不会有二虎相争的祸事。

    因此杨刚欣然点头同意,立刻修书一封,着人回复姜瑰,而在回信当中,杨刚心思一动,特意多加了几句。

    “久闻晋商富庶,富甲堪比江南,不过晋商却未必都心存忠义!闻听山西商贾八大家,王、靳、范、王、梁、田、翟、黄,寡廉鲜耻,勾结鞑虏,卖国求荣………弟之风闻未必属实,不过若有只晓得铜臭、罔顾大义之辈,姜大人千万不可心慈手软!”

    明末晋商卖国乃是公论,杨刚所说的山西八大家是当时最大的八个汉j家族,满清能够一步步强大起来,与大大小小的汉j绝脱不了干系,盐铁粮食,没有黑心商人源源不绝的供给,满清别说占据中原了,就是自身发展恐怕都成问题!

    当然,大明灭亡,满清窃据华夏,不能都归咎于汉j,也不能说山西的黑心商人要负大头责任,不过自古以来内j最是让人痛恨鄙夷,最不能令人宽恕,即便是后世号称最民主的美国,美苏对峙时能放过苏联间谍,都绝放不过本国j细,就一句话,有杀无赦!

    天朝也是一样,抓到敌国特务,有的是耐心教育,大国风范嘛,既显露出人道主义精神,还能用手里的人质换点实惠,可要是有人叛变投敌,嘿嘿…………

    信里大加挑唆了一番,杨刚心满意足地看着信使出发,一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杨刚很是高兴。

    其后发展没有什么波澜,得了回信的姜瑰没好意思往潼关来,真就留在山西了,并且真就屯兵太原,只是驻守太原的姜瑰没有按颜越、杨刚建议的那样,向晋商伸手要钱,也没有抓捕惩治汉j。

    姜瑰行动没有全依杨刚的心意,但杨刚已经十分满意了, 因为姜瑰已经表明态度,绝不会投降满清,为了表明决心,姜瑰竟然把家小一股脑送到了潼关,这一招让杨刚大出意料。

    唔!好汉子!这姜瑰虽然降过李自成,可是却不失男儿热血,终究没有向异族屈膝!呃,只是如此一来,让姜瑰为潼关警哨,并借鞑子之手…………是不是太过分了!?

    杨刚动摇了,后果是陆明麾下斥候多了许多重担,而潼关胜捷军也做好准备,如果太原姜瑰不敌鞑子,败逃潼关,胜捷军不说扭转局势,至少也要为友军保住一线生机!

    第一百八十六章坚壁清野

    崇祯十七年五月,满清占据北京,一改往日掳掠残暴作风,清兵管束严格,三令五申不得扰民,士兵私入民居者军法处置,又传檄直省郡县,归顺者官吏进秩,军民免迁徙,更是礼遇已死的崇祯皇帝,不但为崇祯发丧致哀,还把崇祯宠妃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