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军阀》免费阅读!

铁血大军阀第6部分阅读(1/2)

作者:作者不祥

    烟。

    赵副官放下火柴,毕恭毕敬地说道:“这人据说留过洋,有学问,也有想法。”

    “哦?有什么想法?”段祺瑞问道

    赵副官答道:“卑职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从民团变官军。”

    段祺瑞吐出一个烟圈,说道:“小赵,你知道为什么我要派你去实地勘察么?”

    赵副官微微颔首,答道:“卑职驽钝。”

    段祺瑞笑了,“你小子,揣着明白装糊涂。洋人催大总统催的紧,大总统就催的我紧。这次虽然只是一次小胜,但是无疑是助长我官军上下士气的。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胜仗,不是那些都督们为了伸手向大总统要钱编出来的谎话。”

    赵副官装恍然大悟状,“将军英明。”

    段祺瑞轻轻弹了一下烟灰,对赵副官说道:“你是亲自勘验过的,这样吧,你写一份报告,马上电告大总统。”

    “是。”赵副官啪得给段祺瑞敬了一个礼

    “不过~”赵副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下了决心,说道:“将军,有一事卑职觉得还是要讲。”

    “何事?”段祺瑞问道

    赵副官答道:“这个李默涵曾说自己辛亥年在徐州打过仗。那年在徐州打仗的,不是张勋的辫子军就是南方革命党,此人不会是革命党吧?”

    段祺瑞嗤之以鼻,不屑道:“什么革命党,都是眼高手低的大嘴巴。你看这次癸丑之战,那些革命党都不帮着孙文了,可见大总统是天下归心。”

    话虽这么说,但是段祺瑞想了想,还是让赵副官如实把这一细节写进了报告里。

    夏秋之际,北京城灰霾漫天,中南海居仁堂朱漆大门外,象征共和的五色旗被飒飒大风吹的扑啦啦响,两排挺胸叠肚的北洋军士兵无视蒙古高原吹来的风沙,扛着毛瑟枪目不斜视挺立,身姿如刀削斧刻般笔直。

    居仁堂二门之内的花厅里,摆着一张狮仙斗堂的八仙桌,两个人正围着桌子吃饭。这群的核心就是光头大脑的袁世凯,只见他穿着灰色长衫便服,两道粗眉下是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谈笑间顾盼雄飞,通身的枭雄气宇。

    正文 29还是赵副官

    ”>河南剿匪的形势不乐观,但是这只是疥癣之疾,南方的孙文才是肘腋之患。不过,现在孙文都逃到日本去了,白朗嘛~也蹦不了几天了。

    虽然国事繁忙,但是一天三顿饭还是要吃的。袁世凯的牙好,胃口也好,吃啥啥香。但他的饮食,一年四季是刻板规矩的。

    这个点儿,袁世凯正好在吃早饭。袁世凯爱吃鸡蛋,这在一些民国人士的回忆录中早已有记载。每天早餐,袁世凯食粥时,必吃煮熟的包壳蛋,以此当佐粥菜。他磕包壳蛋的技巧很高:一手将三个煮熟的鸡蛋放在桌面上,用手顺势搓几下,那熟鸡蛋壳便都破碎了,但看起来却又像完整的一样。再将搓过的鸡蛋拿起来,轻揭其皮壳,那一个个圆溜的蛋白肉便呈现在眼前。最后,他将脱壳之蛋白肉逐一送嘴里,伴着稀粥,津津有味地嚼起来。

    他这搓剥熟鸡蛋壳的技巧,很多人见过,但就是学不来:要么搓时用力轻了,蛋不脱壳;要么用力重了,壳伤蛋白,可见袁世凯搓蛋用力,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得不令人佩服。

    坐在他左手边的是个三十六、七岁的中年人,长脸细眼举止动作潇洒风流,他是湖湘一代大儒王闿运的入室弟子杨度。只见他面若止水,用不急不慢地语调说道:“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共和人人皆可称有份总统职份,相比之下君宪在大义名分之下,人多不生僭越之心。以我国的国民素质来看,若无君主为万世法统,则宵小之辈必会觊觎总统大位,则国将不国!”

    袁世凯很认真地听着,但是手里却依旧在剥鸡蛋。

    “报。政事堂机要局局长张一麟求见。”一个年轻的士官在门外大声道

    “又是捷报?”袁世凯近期对捷报一点兴趣都没有,原因无他,水分太多。不过张一麟是自己的心腹,他一大早就来求见,肯定是有要事。

    张一麟向来是支持和鼓吹共和的,与杨度的政见不合,杨度也不想见到他,于是便起身告辞。

    袁世凯也不留他,免得两人一见面就唇枪舌剑互不相容。侍卫引着杨度从侧门离开,片刻之后,张一麟便进了暖阁。

    袁世凯一见到张一麟就问:“仲仁(张一麟字),吃过早饭没?”

    张一麟答道:“吃过了。”

    “哦!”袁世凯应道:“要是不急,等我吃完再说如何?”

    张一麟答道:“可以,不是太着急的事。”

    结果,袁世凯当着张一麟的面吃了二十个鸡蛋外加一蒸笼的蒸糕。看的张一麟一愣一愣的,张一麟估摸着这些食物让自己吃的话,可以当十天的早饭,结果袁世凯一顿就吃完了,难怪他精力过人。

    等袁世凯吃完,有专人送上热毛巾擦手。又撤去面前食物之后,张一麟才把公文交给袁世凯。

    张一麟“段将军前线电报,说在河南焦作,有个叫李默涵的年轻人带着民壮消灭了一股隶属白朗的土匪。生擒匪目冉清平,此人自称是白朗的结拜兄弟。”

    袁世凯一目十行将段祺瑞发来的电报看完,笑道:“这次芝泉倒是很用心,还特地派人去查实。”

    张一麟说道:“这次确实办的很仔细,段将军还特地提到,此人在辛亥年时在徐州有从军的经历,可能是南方革命党。”

    袁世凯轻轻摇头,笑道:“那一年不管阿猫阿狗,只要是个人都说自己是革命党。可你看现如今?”

    张一麟很认真地点头,表示认可。

    袁世凯说道:“人有念想好,有念想才能为我所用。这样吧,参照毅军例,擢升李默涵为军统,让他自拟军号、自募兵马、自筹粮饷,随芝泉继续在河南剿匪。如有立功,再行嘉奖。”

    “是。”张一麟一一记录在案,随后向袁世凯躬身行礼,便离开了暖阁。

    谈起毅军,自然要从其创始人宋庆说起。宋庆早年落魄,弃学而耕,时而为贾,终不得志。24岁时投靠同乡、亳州知州宫国勋,据说是做宫的卫士。在宋庆投宫几年后,捻军孙之友部接受宫国勋的招抚,宫派宋庆统带之,号为号奇胜营,并荐授宋庆为千总,此为宋庆发家的开始。宋庆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参加豫南、皖北诸次剿发、捻战斗,到同治元年(1861年)就因功升至总兵,得赐“毅勇巴图鲁”勇号。适逢新任安徽巡抚裁撤临淮军,将三个营拨归宋庆统带,因其勇号,以后宋庆的部队就被称为毅军。

    毅军由于其历史的发展,其中下级军官最早以亳州人居多,至于一般土兵最早大都是山东曹州府、济宁州一带的人,在毅军中曾流传着“毫州老乡回公馆吃饭,济宁州老乡到大厨房吃饭”的笑话,就是个明显的反映。

    自辛丑以后,武卫左军即久任宿卫,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亡前夕建立禁卫军为止 。但在清廷退位后,南北议和期间,陆军第三镇在京师兵变。袁世凯又召姜桂题率兵入京弹压,维护秩序。以后袁世凯为大总统时,以毅军老成可恃,仍用其为公府宿卫,这部分人后来划出了毅军。

    1912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下令武卫左军仍旧改称毅军,军统仍为姜桂题。至同年六月更定编制,有步队二十六营、马队三营一哨、炮队两营,遂作以下编组:将步队二十五个营编为中前后左右五路(自第一营编制到第二十五营),每路五营;余一营步队称曰卫队第二十六营;马队三营、炮队两营依次编号为第二十七营至第三十一营,称曰先锋队;马队一哨并隶于卫队。

    在民国最初的两年内,毅军除右路统领赵倜带十营到河南剿匪以外,其余主力部队二十余营逐步开入了热河。

    袁世凯的命令很快通过电报发到了河南,段祺瑞看了电报觉得有些奇怪,老头子现在怎么这么胆大,一个有革命党背景的小子也如此重赏?不关这不管他的事,段祺瑞找来赵副官,让他再去一趟焦作。

    赵副官第二次来焦作的时候,是马迁安到车站迎接他。赵副官有些不高兴地问道:“为什么李默涵没来?”

    正文 30老兵

    ”>马迁安答道:“我家大哥在发电厂里忙活了一上午,浑身油污,回家洗澡换衣服之后才能来,又怕误了时辰,所以派我先来。”

    赵副官是陆军小学毕业的,也接触过洋务,听说焦作这个小地方也有发电厂,顿时来了兴趣。“你带我去看看你们的发电厂。”

    李默涵的发电厂说是“厂”有些言过其实,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发电作坊罢了。十几个工人外加一套小型汽轮机机组,发电量不大不小,但是供应一整条街还是绰绰有余的。

    赵副官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这时候李默涵也换好了衣服,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赵副官向李默涵授予陆军部签发的委任状,李默涵是说了一些效忠大总统的话,随后又向赵副官送上一份礼物。

    赵副官受了钱自然好说话,嘴上客气道:“大家这么熟了,李老弟每次都这么客气,真叫赵某惭愧。”

    李默涵笑道:“哪里哪里。礼多人不怪。”

    客套几句之后,赵副官指着委任状上一处空白的地方,说道:“李老弟还需尽快拟一个军号,我上报陆军部备案之后,李老弟你就是货真价实的一团之长了。”

    李默涵想了想,答道:“就叫党卫军吧。”

    赵副官不解,问道:“党卫二字何解?”

    李默涵不急不慢地答道:“党是乡党的意思,卫是守卫的意思。党卫也就是以乡党守卫地方之意。”

    赵副官想了想,觉得这么说也解释的通,地方团练不就是用当地民壮守卫当地的吗?但是赵副官没有再往下想,李默涵和他的骨干分子根本不是焦作当地人,甚至连河南人都不是,何来乡党一说?

    赵副官大笔一挥,在委任状上就填下了“党卫军”三个字,随后委任状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李默涵,一份上交陆军部备案。

    一套流程走完,李默涵正式成为北洋政府承认的杂牌军之一的党卫军团长,有了番号,李默涵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招兵买马了。

    在焦作附近的年轻人看来,要入选这个党卫军着实不易,因为应征者需要过三关。

    第一是作j犯科的、地痞无赖、市井游民不要。

    第二是要入选除了体力要求之外,至少还要认识“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这些汉字。

    第三,年龄18岁至25岁,身高四尺八至五尺;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者,体高不足者都不要。另外应征者还要被检查视力、色目、听力以及有没有患有肠道寄生虫病。

    以上要求全部满足之后才可以入选党卫军。

    整个招募过程,李默涵都在一旁冷眼旁观。上午来应募的大多是农民、旷工和普通市民。到了下午,来了一七八个似乎是彼此认识的人,这些人的举止动作,处处透着一些军事训练的痕迹。

    李默涵偷偷安排这批人从另一个门进入营地,一进门,荷枪实弹的士兵就把他们包围了。

    “长官,您这是什么意思?”为首一个圆脸大汉问道

    “你们神色鬼祟,以前是干什么的?”李默涵问道

    圆脸大汉顿了顿,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答道:“不瞒长官,我们以前都是练军的兵,我是营官,名叫何封。”

    编练新式陆军的同时,清廷在各省组织了巡防营。巡防营是挑选旧绿营和勇营的精壮,另招募民丁,编组而成,其性质系以保卫地方。

    巡防营的章制当然是不符合战术原则,不过倒是一支经过了新式训练,并使用新式武器的军队,可是由于分子的来源良莠不齐,而带兵官又多为旧武官或是候补道,对于新式军事知识一无所知,因此巡防营乃变成有名无实,和勇营的昙花一现差不了多少。巡防营一直存在到辛亥时候,各省纷纷独立,乃把巡防营改为师旅或警备队、保安队。

    河南地方有个段子,叫做“穷巡防,富陆军,好汉爷爷是毅军,要饭花子镇嵩军”。因此,大伙儿对巡防营的兵没什么好感。

    马迁安揶揄道:“巡防营那里混不下去了,就想来咱们党卫军继续混饭吃?营混子~”

    巡防营的老兵们低头不语,默默忍受着奚落。

    李默涵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几个巡防营的老兵,问道:“你们凭什么认为我会收留你们?”

    何封苦着脸说道:“有谁生来就是兵痞的?我们当初何尝不想保家卫国?只是~~”

    “好啦~!”李默涵摆了摆手,说道:“在我看来,你们身体强壮,又当过兵,熟悉枪械,比一般的老实巴交的农民有经验。没有本性不好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军官。”当年英国人在威海卫组建了有大量清军退伍军人组成的华勇营,因英国部队军饷高,军官廉洁,服役的华勇便有了自豪感,与一般清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社会上产生吸引力,本地人纷纷加入。后来,华勇营的战 斗力有目共睹,带兵英官评论他们“坚忍、耐心、聪明”,是“十分优秀的行军者和挑夫”,能“吃很少而走很远”。

    听着口气李默涵是愿意收留自己的,何封等人都是大喜。

    马迁安环抱胳膊,冷笑着对何封等人说道:“我丑话说在前面,我们党卫军的操练可是很严格的,不是混饭吃的地方。”

    何封问道:“饭管不管饱?”

    李默涵笑道:“不光有饭,还有肉吃。”

    何封笑了,“那就成,长官你管饱饭,你想怎么操练就怎么操练。”

    李默涵问道:“你们还有多少同伴?”

    那圆脸男人答道:“我们还有三十来个兄弟,他们不敢来。”

    李默涵说道:“你们把他们都找来,以后这些人还是归你管。但是,你要对这些人负责,若是出了岔子,唯你是问。”

    何封站直了身子,啪的敬了一个礼,“是。”说罢,对身边的同伴说道:“全体都有,立正~跑步走,目标小树林子。”到了下午,何封带来大约有三十来人,其中部分人还带着枪。

    何封喊着口令,“全体都有~~立正,稍息,立正,敬礼。”

    这些刚刚剪了辫子的辫子军士兵在何封的口令下熟练地做着动作,最后齐刷刷地向李默涵敬礼。

    李默涵绕着这些老兵走了一圈,说道:“你们以前不尊重自己,也不会尊重他人,所以只能选择暴力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存在,这让别人愈加瞧不起你们。”

    何封等人对李默涵的这番话似懂非懂

    正文 31权威

    ” >一个月的时间,李默涵的党卫军招募了五百新兵,期间刘镇长、姜戎和谢武魁都想把自己的亲戚手下塞进来,不过绝大部分人都被李默涵拒绝了。李默涵只留下了刘镇长推荐的一个年轻人。此人名叫刘世杰,是刘镇长的侄子,曾经就读陆军第四中学堂炮兵科。

    陆军中学堂为清廷于光绪年间设立的新式陆军学堂,为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未设立)、大学堂二级四等体制的一部分。全国设立四所陆军中学堂,归陆军部管理,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后,作为陆军入伍生分入步、马、炮、式、辎重各队。陆军第四中学堂设在江苏,定额940名,招收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各陆军小学堂毕业生。

    辛亥时,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全国震动的情况下,两江总督张人骏担心第九镇官兵暴动,以旧绿营“辫子兵”头领张勋守南京,并将新军第九镇移驻距南京六十里之秣陵关。陆军中、小学堂停课,勒令学生各回原籍,不准在南京逗留,违者开除学籍,以乱党处治。

    因此刘世杰就回了原籍,后来一直跟着刘镇长。因为刘镇长是他兄长抚养长大,他兄长又走得早,所以刘镇长一直把刘世杰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李默涵问起一些军事上的基础知识,他也对答如流。让他试着操练一队新兵,他也做的有模有样。有鉴于眼下专业的军事人才奇缺,李默涵便直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