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逐鹿记》免费阅读!

回明逐鹿记-第47部分(2/2)

作者:给个打断技

的,一旁颜越往前一步,接口说道:“我胜捷军人才凋零,识文断字的不过老朽等区区数人,处理军务还算勉强,此外便再无余力了。”

    “是啊是啊,颜先生和莫先生忙军务都忙不过来,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什么的光搭了个架子………长清兄,俺老早就命令魏彪搜集甘陕两省的人才信息,众口一词,都说西安府武家有一位大名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好像那个,那个,卧龙凤雏,咳,长清兄,我直跟你说罢,我这里缺一个布政使,你愿意做么?”

    “这个………为国效力,乃是我辈圣人子弟的本份,只是草民学识浅薄……………”

    “成了,布政使就是长清兄了………长清兄要是学识浅薄,三秦还有谁敢说自己有学问!唔,那啥,长清兄,你缺什么只管说,谁不服我给你撑腰……………”

    杨刚后面说什么,武长清晕晕乎乎的,只记住了最紧要的几样,一个是武长清担任陕西布政使,手底下缺什么人,七品以下自行招募任命,七品以上给杨刚报一声就行,在一个便是,武长清及其家族不必按五税一缴纳赋税,而是六税一!

    我就这么成了从二品的封疆大吏么?这这这,是真的么?

    出了县衙大门,身后多了一队保护布政使大人的士兵,可武长清一直回到所住的客栈,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

    士为知己者死,那杨刚虽然粗鄙无文,可是待我真是没的说,颇有古人之风啊……………

    武长清往县衙一行,前后区区一个时辰不到,出来便成了陕西布政使,从二品的高官,还减免了税赋,这个消息一夜之间便传开了,顿时便有无数人望风而来,只是再来的人便没有武长清一般的好运,除了家族背景深厚的几个人得以礼遇,进了陕西布政使司,其他人一概被拒之门外,想要谋一个差事,为自家减免赋税,只能去寻陕西布政使司!

    yuedu_text_c();

    与此同时,税赋新政的一份附加细则张贴出来,但凡有了官职,按品级都有税赋减免,胜捷军军中将兵按职差、军功,也能减免家里的税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林林总总的减免税赋之道。

    如此一来,总算是有人分担仇恨了罢,唔,也总算有人肯当官做事了,只可惜,按察使司不能随便安排人,必须用品行可靠、道德高洁之人,不过也无所谓了,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杜绝贪腐,而是…………

    站在县衙里,杨刚目光望向东方,刚刚有八百里急报送来,清兵兵锋已至太原城下了!

    第二百章夜袭一

    固山,满语是旗的意思,额真则是长官,固山额真便是旗主之意。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九年设立黄、白、红、蓝四旗,其后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八旗入则为民,出则为兵,而每一旗的固山额真便是统兵大将。

    叶臣身为镶红旗旗主,可谓位高权重,显赫之极,不过这叶臣虽然地位尊崇,却并不因此骄傲自大,受命平定山西,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用兵及其稳重,并不因为山西明军混乱疲敝便大意轻敌。

    故此镶红旗兵马自北京城出发,全数骑兵的军队足足用了半个月才全部进入山西,而抵达太原更是到了六月下旬。

    叶臣兵抵太原城下,并不急着进攻,安营扎寨,哨探军情,一牛录一牛录的鞑子四下游猎,期间一南一北,将晋城、大同收入囊中,而后才聚拢兵马,试探攻城。

    山西南北皆沦丧鞑子之手,唯有太原城头能看见大明旗帜,只是两万明军坐困孤城,每日里看城外鞑子骑兵呼啸来去,士气着实不高。

    不过包括总兵官姜瑰在内的大明兵将松了一口气的是,除却试探,鞑子兵始终没有大举进攻。

    “鞑子都是骑兵,利在野战,不善攻城,只消我等小心防备,上下一心,以太原城高池深,鞑子又能奈我何!”

    自打鞑子兵到来,每日里姜瑰都要巡视城头,鼓励士气,同样的话说得多了,再加上鞑子始终不曾靠近太原城,最多打马冲至百米,便会退走,守城的两万明军便渐渐有了些信心、胆气。

    太原城足有三四丈高,鞑子兵哪里爬的上来,唔,光是城外护城河就得让鞑子有一壶好喝!

    士卒们私下里纷纷如此议论,觉得有坚城在手,一时半会也不用太过担忧,只是士卒们却不知道,总兵官姜瑰姜大人心中却并非如是想。

    原本是大同总兵官的姜瑰和满清鞑子可不是第一次交手,作为大明九边之一的重镇,大同从古到今都是边关重镇,没少经历兵灾,而崇祯一朝,大同更是屡经战火,要说对满清鞑子的了解,姜瑰绝对不遑多让。

    故此嘴上虽然豪气干云,信心满满,可姜瑰心里却没底的很,而随着时日一天天过去,姜瑰更是忧虑渐深!

    叶臣迟迟不来攻城,决计不是没有胆量,畏惧太原坚城!那鞑子大将多半正调集兵马,积蓄力量,一旦攻城,便是雷霆万钧!

    站在城头,随便一扫便能看清鞑子兵势,只瞧鞑子骑兵弓马娴熟,来去如风,明明能将太原城团团围死,却偏偏只在东面徘徊,想想背后隐藏的险恶用心,姜瑰便心中生寒。

    当日决定据守太原,实实算差了,此地距潼关也忒远了,若是太原不保………

    算算太原距潼关距离,姜瑰越发忧愁难当,可这忧愁万万不能出口,只能憋在心里,而姜瑰唯一稍感安慰的,便是早早将家眷送往秦地了。

    也罢也罢,说不得只有死守太原了,此时退军,已经太晚了……………

    两支军队遥遥对峙,刀枪相向,却始终保持平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六月末。

    眼看一月便要平安度过,这一日姜瑰登上城头,只盼望日子能一直这么过下去,可是只望了一眼,姜瑰一颗心便沉了下去,就见远方尘土飞扬,却是又有大队清兵抵达!

    远远望去,新到的清兵成千上万,人数着实不少,姜瑰仅仅是粗粗一望,便知道新到敌军至少是镶红旗兵马的一倍,不过鞑子援兵虽众,却多是步卒,并且行军之间什伍散漫,一望就不是精锐。

    可是,众多步卒意味着鞑子攻城在即,而登高望远,姜瑰隐隐约约看到的一样物事更是攻城利器!

    糟了!鞑子竟然将红夷大炮运到了城外!这这这,这便如何是好!

    当姜瑰脸色大变时,遥遥与太原城相望的吕梁山上,黄亮同样忧心忡忡。

    鞑子有了红夷大炮,太原城只怕难守了,红夷大炮重达数千斤,一炮出去,开山碎石,太原城虽然城池坚固,却不知能抵挡几炮!?

    黄亮曾是关宁铁骑的夜不收,见多识广,对火器可说了若指掌,火器中位居上位的红夷大炮更是印象深刻,明军在辽东据城与满清鞑子交战,各般火器真真建功不少,红夷大炮更不知打死打伤过多少鞑子兵,此刻看到昔日克敌制胜的东东成了敌人的利器,黄亮心情当真复杂难言的很。

    yuedu_text_c();

    不过,再纠结也得速做决断,回头看看手下兵马,黄亮犹豫一阵,终于下定决心。

    一直藏在吕梁山的三千骑兵悄悄集结,却是绕到了清兵身后,眼看着天色一点点变暗,夜幕渐渐笼罩大地,黄亮当先上马,而后三千骑兵纷纷拔刀出鞘。

    一定得想法子把红夷大炮毁了,否则鞑子有了这等大杀器,来日潼关也难以守住!

    望着远方地平线上的点点火光,黄亮一夹马腹,蹿了出去,身后成百上千战马齐齐撒开四蹄,冲入夜色。

    黄亮发动攻击时正是午夜,三千骑兵先是缓步而行,人衔枚,马摘铃,蹄子上裹了厚布,只等到了千米之内,方才发力冲锋,三千骑兵全力冲击,即便人人屏声静气,也难掩声势,大地震动着,而在一声刺耳尖锐的惊呼中,明军骑兵从清兵身后杀了出来。

    警号声声,无数清兵自睡梦中惊醒,乱世之中,人人都警觉万分,不消多说,清兵自发地开始聚拢,结阵御敌,不过面对骑兵集团冲锋,混乱中的步卒哪里是对手,挡在三千明军前面的清兵人仰马翻,毫无抵抗之力。

    明军骑兵杀得痛快淋漓,一时间所到之处,全无敌手,只是虽然连连取胜,夜袭清兵的主要目的却始终没有达成,只杀了半晌,黄亮也没有找到红夷大炮。

    该死该死该死!那些大炮呢?鞑子到底将大炮停放在哪里了!

    再冲破一处营寨,依旧没有找到红夷大炮,黄亮不由得心焦起来,厮杀半晌,麾下兵马已经略显疲态,而清兵步卒则从最初的混乱中反应过来,集结到一处,开始反击,更重要的是,黄亮已经听到鞑子骑兵的呼哨之声。

    再冲一遭,若是下一个营寨还找不到红夷大炮,俺们便走!

    咬了咬牙,黄亮一声呼唤,当先向下一个营寨冲去,成百上千明军紧随其后,有如利剑一般,深深杀入清兵阵中。

    冷兵器时代,大军野外扎营,壕沟、拒马、木栅乃是必须,不过除非两军对垒,时日长久,否则种种防御措施都不会太逆天,不过,黄亮下决心发起的最后一次冲击,遭受攻击的清军营寨却大是不同,不但一应防御设施完备,一队队兵马在拒马、木栅后结好阵势,却是堪堪将明军骑兵挡了下来。

    好深的壕沟!好密的拒马!好高的木栅!红夷大炮肯定就在这里!

    前锋受挫,黄亮却丝毫不怒,反而大喜,如此防护严密的营寨,自然有重要物事藏在其中,隐约火光之下,黄亮终于看到自己苦苦找寻的目标。

    “红夷大炮就在前面!弟兄们!杀杀杀!”

    黄亮大呼一声,冲了上去,成百上千明军齐齐高呼,声势震天,一波波冲锋连绵不断,片刻之后,一个明军骑兵纵马一跃,当先杀入清兵之中!

    第二百零一章夜袭二

    受限于古代生产力限制,军队临时露宿扎营都很简陋,多是同一部伍的士卒共用一座营寨,人数多在三五百之间,盖因为超出这个数量,往往就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但是三千明军骑兵冲击的最后一座清兵营寨却大大不同,一冲进去,黄亮便发现这座营寨中的敌人数量远超之前。

    最少有两哨兵马,一千多步卒,才外,竟然还有几百真鞑子!

    火把照耀下,黄亮清清楚楚看见数百清兵骑兵,那些骑兵个个高大魁梧,彪悍粗横,人人头顶发亮,脑后一根金钱鼠尾,正是正宗的满人兵马!

    后世清宫戏中,满人大多都是阴阳头,只有半个脑袋剃得光光,看起来还不算太丑,不过真实历史上,嘉庆皇帝以前,清朝下至军民百姓,上至皇族贵戚,人人都顶着个大光头,只余头顶中央留有铜钱大小一簇头发,编织成辫,能穿过铜钱钱孔才算合格,大明子民以为这种发型形如鼠尾,不堪之极,称其为金钱鼠尾,到了嘉庆皇帝以后,满人的审美观念略略有所提高,头发允许蓄多一点,也不过半个巴掌大小,编出辫子便是鼎鼎有名的猪尾辫,而后世无数烂俗清宫戏里的阴阳头,却是直到清末才方始流行!

    满清初入关,除却满族八旗兵马,为满清同化的蒙古兵将,其余降兵降将,不管是大明官军还是流贼流寇,大多数衣冠服饰还是汉人样式,之前与三千明军骑兵交战的清兵大多数都是汉人兵马,直到此时,黄亮才真正遇到真真正正的鞑子。

    若是平时,出身关宁军的黄亮根本不会畏惧几百真鞑子,可是此时此刻,瞧见约莫一个牛录的鞑子兵,黄亮却心下着急,黄亮率领三千明军,冒险夜袭数万敌军,目的乃是红夷大炮,身处敌军大营中,正是分秒必争的时候,眼看好不容易找到红夷大炮了,前面却出现了一群拦路虎,黄亮心中如何不急。

    闪电般往左右扫视一眼,清兵步卒大多已被驱散,挡在三千明军前面的最后屏障便是那数百鞑子兵,黄亮牙关一咬,手中刀用力一劈,当先向鞑子兵冲了过去。

    将是军中胆,主将奋勇,麾下士卒自然勇气大增,成百上千明军骑兵当下便如同洪流一般,直冲向鞑子兵,而鞑子兵也在同一时刻驱动战马,冲杀过来。

    清军兵制,一牛录约莫三百鞑子兵,明军在人数上大占上风,若是对冲厮杀,就算以十换一,数百鞑子兵也肯定死光光,只是…………

    只是满清与大明交战,什么时候硬碰硬过?努尔哈赤不傻,之后的皇太极、多尔衮等清朝能臣悍将都不傻,满人举族不过十万可用之兵,除非白痴才会和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硬拼!

    所以许多笔下文学里想象的和满清军队正面对阵,以命换命的战争场面根本不可能出现,真是的历史上,鞑子兵更多的时候是游而不击,利用远超大明军队的机动力消耗明军的体力、士气,直到万无一失时,才会挑准机会,恶狠狠一口咬上来!

    与黄亮交战的数百鞑子兵便是如此,从一开始就没有和三千明军对冲的意思,而是离开营寨,远远绕起了圈子,同时鞑子兵弯弓搭箭,却是使出了看家本领——骑射功夫。

    必须承认,本是渔猎民族的满清骑兵骑射本领确实高于祖祖辈辈农耕过活的汉人,yy汉人军队一夜之间便成了精锐骑军,以满清最擅长的战斗方式获胜,那纯粹就是做白日梦,所以,事实很残酷,现实很无情,冲入营寨的三千明军突然发现,自己落入了很尴尬的境地!

    yuedu_text_c();

    数百鞑子骑兵从四面八方开弓放箭,鞑子兵的眼力、箭术可怕之极,黑夜之中借着微弱火光,高速奔驰中的鞑子兵每每箭无虚发,强弓劲弩之下,不断有明军惨叫着摔落马下,而终于冲到红夷大炮跟前的明军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破坏红夷大炮的手段!

    红夷大炮重达数千斤,厚重的铁质炮身坚硬无比,刀剑砍上去只能制造一些划痕,想要破坏大炮,除非用大锤砸,除此之外,便只有使用火药爆破了。

    可是顶着阵阵箭雨,明军却找不到哪怕一两火药,倒是发现了不少实心炮弹,空有大炮、炮弹而无火药,便是神仙也束手无策了。

    绕着红夷大炮连转几个圈子,黄亮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甘冒奇险夜袭清军,好不容易找到了红夷大炮,可是却功亏一篑,完不成既定目标,换谁也难以甘心,可是又停留一会,黄亮依旧没有好法子,而手下却又有数十骑栽倒马下!

    “大人!我们走吧!在这么下去弟兄们都要死在这里了!”一个哨官冲到黄亮身前,一脸急惶,周围喊杀声越来越多,四面八方隐约可见大批清军步卒,而鞑子骑兵不停开弓放箭,凶狠异常。

    走?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却要走!?黄亮内心交战,犹豫不已,虽然知道多待一刻,麾下兄弟便多一分死伤,三千明军面对的危险便要多上一分,可是黄亮一时半刻实实难以下定决心。

    世上事往往就是如此,跳出圈子,往往能做出最明智的决断,可要是身在局中,往往便身不由己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如此了。

    黄亮此刻就如同一个赌徒,明知道已经输定了,却还想着翻本,而红夷大炮便是令黄亮利令智昏的诱饵,也是令三千明军一点点滑向深渊的诱饵。

    不过,当一声惨叫响起,一支劲箭洞穿刚刚对黄亮大叫的哨官的胸膛,一股血箭喷出,喷了黄亮一头一脸,鼻中满是刺鼻血腥,通红的视线里则是重重栽下马去的哨官,黄亮一个激灵,终于醒悟过来。

    “走!我们走!冲出去!”

    黄亮大吼一声,声音中满满的都是愤恨不甘,还有着浓浓的自责懊恼,最后看一眼红夷大炮,黄亮拨转马头,向外冲去。

    来时容易去时难,在一处营寨中耽搁了太多时间,明军想要抽身撤退时,便不得不面对成千上万步卒,以及阴魂不散,死死咬在身后的鞑子兵。

    不过好在夜色深沉,清军调动不灵,付出数百骑的代价,明军总算冲了出去,火光冲天的清军大营越来越远,只剩下两千余人的明军骑兵凄凄惶惶冲进夜色,冲向吕梁山。

    一夜鏖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