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逐鹿记》免费阅读!

回明逐鹿记-第34部分(2/2)

作者:给个打断技

豫三省要冲之地的潼关实实称得上天下雄关,真真切切的四镇咽喉!

    不过崇祯十七年春的潼关却不复旧日威风,往日里大军驻守的关隘变得冷清之极,原本至少有一卫精兵驻守,现如今只有一千多老弱乌合,而曾经充斥关墙的军资守具,堆满库房的粮秣辎重都被一扫而空,成了大顺皇帝东征大军的补给。

    被搜刮的干干净净,没一丝油水可捞,驻守潼关的闯军自然心中不满,眼看其他各部闯军都往北京去了,指不定在皇城有多少生发,光是想想,便让一干士卒眼冒绿光,要指望才从贼变成兵的家伙们忠于职守,安于守卫一座被抢得一干二净的关隘,难度可不是一点半点!

    只是不管心中再有抱怨,再有不满,一千多闯军都只能呆在潼关,哪里也不能去,因为潼关屏护的是大顺国都西京,即使连李自成都不把自己的国都,一个月前的西安府当回事,可毕竟西安是李自成开国称帝的所在,三秦是李自成龙兴之地,也不好太过轻忽。

    所以潼关关墙之上人头涌涌,一千多闯军士卒分作三班,轮换值守,目光北望,做出小心戒备的样子,提防压根不可能自东面出现的敌袭。

    士卒们无聊地望着空荡荡的东方,私下里时常议论,只有上官出现时,才会略略振作,表现得尽忠职守,当然,无论是官是兵,都只是装装样子。

    甘陕明军已被闯军扫灭干净,大明在直隶再无可用之兵,唯有辽东铁骑能与闯军较量,可是,除非辽东明军不顾背后满清鞑子的威胁,否则万万不敢轻易离开!

    李自成领大军东征,北京城跟中原之地根本就是囊中之物,再不会有什么变数!

    闯王爷这会子只怕已经到北京城了罢?唔,也不知皇上还回不回关中,要是不回来的话,我们岂不是白守了………

    懒洋洋地靠着城墙,阳光暖洋洋的,直让士兵们昏昏欲睡,不能去大明国都开眼,士兵们便选择在白日梦里升官发财,而就在这时,潼关西侧的道路上突然弥漫起大片烟尘。

    有大批人马过来了!奇怪,这个时候,会是谁呢?

    一阵号角长鸣,士兵们纷纷站直身躯,睁大眼睛,渐渐地,让他们好奇的队伍露出了真身,却是一支混杂了不少车马的队伍。

    唔,这么多人马,也不知在西安府又搜刮了多少金银珠宝!?

    yuedu_text_c();

    略略瞄了一眼那支约莫五百人马的队伍旗帜,看清楚上面是一个闯字后,城头士卒立刻松懈下来,大顺朝如今如日中天,李自成眼看便要一统天下,这个时候哪里会有什么危险!?

    粗粗询问几句,吊桥放下,城门大开,城头士卒连多看一眼的兴趣也欠奉,一个个只自顾自地靠着城墙晒太阳,却不知以输送粮饷为名进关的军队已经悄悄露出了毒牙。

    一百多骑兵当先开路,一入潼关,便飞也似地往东门驰去,其后剩余步卒、车马则停滞在西边道路上,恰恰堵塞了城门。

    一个小校心中纳闷,正待上前询问,突然远处卷起漫天尘土,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小校一呆,忍不住揉了揉眼,再看去时,突然就醒悟过来。

    敌袭!有人袭关!要速速关闭…………

    噗!兵器入肉,一阵剧痛传来,小校木然回头,就见一个刚刚还满脸和气的士兵手握钢刀,狰狞一笑,手臂一抽,小校轰然倒地,瞳孔散大,一片黑暗笼罩,却是死不瞑目!

    变乱突起,武毅营兵马已经杀到关下,潼关守军才惊觉出事,刺耳的警号乍然响起,一队队闯军拼命向城门涌来,想要夺回城门,只是混进关的敌人依仗车马,牢牢掌握住了咽喉要道,而当第一支援军赶到,越过草草结成的车阵,杀进关内,潼关守军便大势去矣!

    想象中的激烈抵抗没有发生,亦没有一个闯军想过逃出潼关,去给李自成报信,一切顺利的让人不敢置信,可是站在潼关高高的关墙上,杨刚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喊杀声渐渐平息,少数闯军被杀,大半则扔下兵器,伏地乞降,武毅营又取得了一次大胜。

    如此重要的关隘,李自成居然不留精锐把守,嘿,难怪那厮皇帝宝座坐不热,就被满清鞑子赶走了,如此目光短浅,能成事才怪!

    杨刚想着,一条条命令流水般发下,紧闭城门,封锁道路,检查城防,清算粮草,事先预备好的功课照抄一遍,倒也井井有条,当所有命令都开始执行后,潼关便牢牢掌握在了武毅营手中!

    按照计划,潼关一旦入手,武毅营就要分兵,一半驻守潼关,牢牢掌握这座雄关要隘,而另一半则跟随杨刚,席卷关中。

    只是,也许潼关陷落的太过轻易,所以上天给杨刚添了一些阻碍,安排好潼关防务,还没有来得及再踏上征途,杨刚便从俘虏嘴里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仅仅就在武毅营袭取潼关半天前,二百闯军老营精锐刚刚入关,直奔西安府去了!

    这是什么情况?还好还好,幸亏差了半天,要是夺关时多上二百闯军精锐………

    一边庆幸潼关顺利到手,一边又头痛自己多了一个敌人,杨刚思量半晌,也没太把多出的二百敌军放在心上。

    只有二百闯军,不算什么,多加把力气也就是了。

    当然,说是这么说,和手下一番商议,杨刚终究还是做了调整,驻守潼关的兵马减少了三百,而用于攻略关中的士卒增加到了一千三,另有五百挑选出来的降军,也一并随杨刚出征。

    乱世之中,当兵的只要有口饭吃,才不介意改换门庭,因此一场战斗过后,杨刚手下军队不减反增,虽说新降士卒不能倚重,只能充充门面,可运用得当,也能生出大用。

    在潼关休整一日,第二日一千八百名士卒踏出潼关,向关中进发,此番进军和前番不同,杨刚公然打出大明旗号,并且广布传骑,遍发檄文,檄文上言,大明陕西总兵官杨刚奉天子命讨贼!

    不出数日,陕西震动,各地士绅都闻听一支官军正杀奔西安府,传言说这支官军足有十万兵马,连败闯贼,连潼关如此雄关都被攻破了,而刚刚开国的大顺国都不日也将光复!

    这样的消息对于饱受闯军欺凌的官宦士绅来说,无疑有如仙音,一个个岩堡、土寨纷纷躁动起来,不知多少乡勇拿起刀枪,便要反攻倒算,可是…………

    可是大浪过后,反倒先传来了闯军誓师的消息,闯军亦有十万大军,从西安府出发,迎战官军!

    主角要面临艰难考验了,守城打赢不算什么,偷袭夺城也说明不了问题,堂堂正正的野战才是最大的磨练,唔,我要好好想一想,怎么把这一场大戏写好。

    第一百四十三章用间一

    闯贼有十万大军?我呸!

    恶狠狠地吐了口唾沫,杨刚很是愤怒,不是因为对手吹牛皮吹得太大,而是因为敌人的牛皮让武毅营的如意算盘落到了空处。

    虚张声势,恐吓闯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是把关中闯军吓得不战自降,杨刚原本以为自己的妙计一定会收获奇效,可是现下看来,闯军非但没有上当,倒将一军,就连关中士绅豪门也不为所动。

    “饱受闯贼凌迫的士绅为毛不蜂拥而起呢?他们不会真的以为西安府有十万闯军吧!?”

    “自然不会,关中士绅豪门虽然势力大减,可是本乡本土的事情一定知道的很清楚!”

    yuedu_text_c();

    “那为什么…………”

    “关中士绅不相信留在陕西的闯军有十万之众,同样的,他们也不相信总兵大人有十万大军啊!”颜越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什么总兵不总兵的!颜越,别这么叫了,我武毅营的家底你还不清楚么!”

    杨刚有些恼羞成怒地对颜越如此说话时,武毅营已经在华阴屯驻了五天,而‘十万闯军’则在渭南待了三天,两支敌对军队隔了百里左右,遥遥对峙,却是谁都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

    杨刚不主动出击,是希望关中士绅闻听武毅营吹出的牛皮,纷纷来投,实力积聚之后,再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扫灭闯军,至于闯军按兵不动………

    “高明啊,总兵大人,看来我们遇到一个厉害敌手啊!”

    “一番虚张声势,让士绅们心生畏惧,不敢反叛,总兵大人军华阴,闯贼便屯渭南,分明就是要凭借要道咽喉拖延时间,以待后援!”

    “我军此番出战,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安定三秦,而闯贼恰恰相反,拖得时间越久………嘿嘿,闯贼倒是想得清楚明白!”

    颜越住口不言,可杨刚知道自己的军师参赞的言下之意,潼关以东,李自成麾下大军直取北京城,要是闻听三秦变故,一定会派出人马救援,如果那时候武毅营不能扫平关内闯贼,取得甘陕士绅支持,那么前景绝对大大不妙!

    怎么办?难道只能和闯军硬碰硬了么?唔,渭南县城虽然不甚坚固,可是以我武毅营的兵力…………

    杨刚皱起眉头,很不情愿攻打城市,可是闯军待在渭南一步不出,不去攻城,又该如何平定三秦!?

    在华阴驻扎五天,武毅营每天都在大肆招兵买马,士兵数量已经翻了一番,差不多有四千人马,可是其中称为士兵的依旧是从潼关出发时的一千八百士卒,而能够真正让杨刚委以重任的,则更是只有一千三!

    以一千三百名士兵攻打守军严阵以待的城池,即使只是一座小县城,也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可是拖下去更加不妥,毕竟,时间并不站在杨刚这边。

    怎么办?还有别的出路么?唔,反正攻城绝对不行,要是拼光了实力,不用李闯回援,我就得灰溜溜逃命去了!

    杨刚很苦恼,因为发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世间事大多如此,指望计划能够一丝不差地执行,那叫做天真,而遇到的敌人都蠢笨如牛,显然,杨刚还没有如此好运。

    哭死了半晌,杨刚也没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正自烦恼,眼光一瞥,突然瞧见颜越沉吟不语,但嘴角却微微翘了起来。

    咦?这老家伙难道有主意了!?每次算计人的时候,颜老头都是这副阴笑!

    杨刚心中一动,不再费脑筋,定定地盯住颜越。

    “总兵大人,卑职有一点浅见…………”果不其然,颜越开口了。

    “别老总兵大人、总兵大人的叫,那就是吓唬人的,快点说你的主意!”杨刚心急地说道。

    “那可不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谐,区区一个守备可镇不住陕甘之地,更加收服不了人心……………”

    “得得得,都听您的,成了吧,快点先说怎么消灭闯贼!”杨刚无奈了,只有退让。

    “圣人云,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卑职这一计,嘿嘿,乃是用间!”

    啥?啥米?用剑?剑比刀枪管用!?杨刚瞪大眼睛,瞧着颜越,颜越微微一笑,贴近杨刚,附耳低语一番,不久之后,杨刚脸上也扶起一丝笑,一丝阴险的笑,

    武毅营在华阴屯驻,每日里招兵买马,声势日隆,而在华阴郊外,一座座军营拔地而起,旌旗招展,远远看去,好不威风。

    大明陕西总兵官杨将军手下兵马日多,所需粮草辎重也每日增加,单凭华阴一地肯定无法负担,从潼关到华阴,不仅百姓,连同士绅大户都出粮出力。

    在华阴,给武毅营提供粮草最多的乃是一户姓董的乡绅,这董姓士绅乃是华阴最大的豪门,祖上据说出过一位侍郎,真真是显宦门第,要放以前,那是断断不会理会一个冒牌自封的总兵官的,不过如今为了报效朝廷,更重要的是恢复自家昔日显赫,董老爷咬咬牙,还是大大出了一回血。

    五千石粮食而已!还不到闯贼勒索去得一成!哼,只要那姓杨的能消灭闯贼,就是再加上一成粮草,我也认了!

    董老爷心里恶狠狠地想着,直把李自成恨到了极处,恨得一身肥膘都掉了不少,天可怜见,李闯入潼关前董老爷可是好吃好喝,从没受过罪!

    出了五千石粮草,董老爷便多了一桩心事,那就是杨姓总兵何时出兵,何时与闯贼开战,既然拿了董家的粮草,就要做点实绩出来,要不然董老爷怎能甘心!?

    yuedu_text_c();

    正琢磨着要不要管家拿自己的贴子,多催促催促官兵,给官兵送粮草兼探听动静的管家就回来了。

    “那杨总兵怎么说?他什么时候出兵击贼!”

    半躺在一张软塌上,两边两个俏婢伺候着,好不容易把董老爷扶起来,管家瞧一眼主人脸色,深吸一口气,开口回复。

    “老爷,总兵大人说明日就出兵。”

    “哦?如此甚好!哼,一定要杀光那伙流贼!抄他们家!灭他们九族!把流贼全数杀光!”闻言后董老爷精神一振,五官挤到一起,挤出一个笑来。

    董老爷心情甚好,可是素日极懂得看主人脸色作态的管家却没有一丝笑容。

    “老爷,小的今天去官军大营,看见一件蹊跷事!”

    “杀光流贼!全数杀光…………什么蹊跷事?”

    “官军新立了一个营头,那营头旗帜唤作保家安国团,简称保安团,据说人马全数来自关中士绅的家丁、乡勇,唔,除了保安团大旗,营中还以出人多寡竖起旗帜,张、王、李………咱华阴县数得上的大户姓氏都有。”

    哎?不是吧?那帮家伙怎么肯如此卖力?就不怕李自成杀回……………董老爷一愣,有点不敢相信,就在这时。

    “老爷,小人看到,其中一面大旗上绣的是一个董字。”

    董?华阴还有姓董的大户么?唔,董?董!?董!!!

    董老爷脸色突然变了,一只手猛地举起,直指管家,嘴唇哆哆嗦嗦,好半晌才挤出一句话来。

    “我董家什么时候参与那狗屁保安团了!”

    没有,天地良心,我董家真真没出过一个人,嗯,只给过官兵五千石粮草………

    管家默默不语,悄然无声,董老爷质问得不到回答,一股气直往外冒,腾地站起来,肥大的身子急急转了两圈,董老爷迅速做出了决定。

    不成!这事非得和那姓杨的说清楚!偷偷给点粮草已经很给那丘八面子了,那混账行子怎么敢恩将仇报,坑我董家!

    看见烟大的成绩,唉,差距太大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用间二

    花费最少却效果最大,最简单却最实用,容易被揭穿,但揭穿后很多时候依然能发挥作用,并制敌于死地——离间计,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智慧之士最爱用、最常用的计策,今时今日杨刚也使用了一回。

    必须说,杨刚用的离间计并不高明,竖一个营头,插几面旗帜,谎称士绅们投靠了大明官军,要跟着杨刚和闯军死磕,这其中的漏洞处处都是,明眼人不难察觉杨刚根本是在胡说八道,而士绅们也完全可以矢口否认!

    可是,很多时候,即使是假的证据,也会成为他人日后的把柄,不说名垂千古的莫须有,就算是孔圣人,诛少正卯时所说的理由不也都是臆测么?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为什么要杀少正卯呢?因为少正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少正卯这个人用心险恶,是个非主流,最擅长花言巧语,记性太好知识太杂,死揪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瞧,为儒家尊为至圣先师,被中国顶礼膜拜了几千年的圣人尚且如此,别人用一些根本不成立的理由铲除敌手还不是天经地义?更何况,华阴士绅确确实实做过不利于大顺国的事,确确实实仇视李自成,那么将来有朝一日李自成回来算旧账,也绝对无可厚非的很!

    不管杨刚所做一切可信度有多高,驻扎在渭南的闯军闻听之后会不会信,一旦公然声称华阴士绅背叛大顺,给武毅营出钱出人,那么士绅们就一定会被绑上杨刚的战车,原因无他,李自成绝不是什么胸襟宽广之辈,也绝没有容人之量,无事时还要生事出来,好勒索、盘剥关中士绅,一旦有了杨刚提供的理由,就算一时为了战局不动手,过后也难保不会干屠城之类的暴行!

    说一千道一万,这一切祸患终究是杨刚惹出来的,如果杨刚不明着坑人,说不准关中士绅能苟且偏安,保全自己,可杨刚损招一出,士绅们便立刻要做出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