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西路军》免费阅读!

第十四章 进入张掖(1/2)

作者:祁连冰雪

    第十四章 进入张掖

    此时的陈海松已经来到了夹河村黑河渡口。

    这里是张掖城北边通往酒泉的最近的渡口。

    黑河这条中国第二大内流河源于祁连山冰川,汇入无数小溪,在祁连山青海一侧山区里西北向东南穿行了三四百公里后在青海祁连县折头向东横穿祁连山,在张掖西边广阔的戈壁滩上如脱缰的野马肆意流淌,河叉众多,河床宽广,河床下竟是黑色沙石,故名黑河。

    西游记当中令唐僧师徒四人遭难的通天河原型就是黑河。流经张掖、酒泉、最后汇聚形成居延海,全长八百多公里,河两岸形成大片大片的绿洲,是滋养张掖的母亲河。

    横冲直撞的黑河直到张掖城附近,进入绿洲农业区才逐渐收拢,到了夹河村,依然分成两股,相距近一公里,河上建有浮桥,河北岸有当地民团把守。

    拒马前,陈海松和警卫班战士下了马,拿出身份证明和请领物资的凭照铁牌,表明身份,说明去义。

    团丁们见是青海民团的营长,很是客气,请他休息喝水,陈海松借机和他们聊了起来。

    得知原驻扎在张掖的韩起功带着步兵3oo旅的谭成祥599团已经前往甘浚围剿红匪,张掖城现在除了马全义6oo团外,就只有张掖当地的民团把守各个路口;

    前天甘肃绥靖公署朱绍良主任奉军政部何应钦部长命令调派来大量弹药物资、粮食被服抵达张掖境内,张掖抽调了许多民夫帮忙转运;

    最近前线捷报频传,经常有部队往张掖押送战俘。

    陈海松喝完水,起身告辞,告诉团丁循化上四工民团随后就到,全员开往张掖休整并押送3oo多俘虏,请他们帮忙过河。

    过了黑河,走了五里地经过白塔村就看到大平原上高高矗立的张掖城。

    巍峨的城楼和厚重的城墙在远方连绵起伏的白皑皑的祁连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壮观,不愧是千年历史名城,果然是气势不凡。

    城外有大片湿地,长满芦苇。经过树林环绕的护城河,跨过石拱的四善桥,在北门接受了哨兵询问,指点他们去往团部驻地的路线后放他们进了张掖城。

    穿行在宽阔整齐的街道上,看着两边古朴精美的古老庙宇塔楼建筑群,不由得让人出幽幽思古之情。

    西周时期,西北游牧民族就沿黑河绿洲繁衍生息,先后有戎、狄、乌孙、月氏、匈奴在这建国游牧渔猎。

    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此地归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汉元鼎六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从此,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繁荣。

    经过历朝历代2ooo年的积累和不断地民族交融,加上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越,张掖成为中原对外贸易的重要常葫,也是西北军事补给基地,畜产品集散市场,河西乃至甘肃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昌盛,佛庙道观石窟塔楼密布全境。

    在此背景下修筑的张掖城,其规模已展到周长12里357步,城墙高约一丈六尺,厚约二丈七尺。古城南北见方,城周被宽阔的护城河围着,护城河周围树木成片,泉流潺潺;

    东西南北开四大城门,城内的各个庙宇古色古香大约有3o多座,全城人文生辉,古迹遍地。这种浓郁的古城文化一直持续到了清末民初。

    民国后,甘肃政治军事中心逐渐东移兰州,兰新公路修通后,商品集散作用下降,张掖才渐渐失去中心城市地位。

    马安良、马璘等第二代马家军进驻张掖,穆斯林是一等人,征收沉重的赋税对汉族、藏族、裕固族进行敲骨吸髓般残酷榨取,抓夫派役,加了张掖的萧条。

    到了马仲英、马步芳等第三代马家军6续进驻张掖后,更是战乱不断,民族仇杀、宗教迫害层出不穷,百姓苦不堪言。

    甘肃民国时土地是鱼米之乡浙江的四、五倍,人口只有的几分之一,征收的赋税却比浙江还多,依靠着强大的军力和黑暗统治把甘肃青海搞得“苦瘠甲天下”。

    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沦落到野蛮落后的马家军手里真是历史的悲哀,必须把她完整地拯救
小说分类